您好!欢迎来到 广东省医养融合平台_广东省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会官方网站!
资讯中心
| 最新动态
关于组织参加澳门、武汉、洛阳、广州 养老健康产业博览会及供需对接会的通知
2021建党100周年 伟大复兴中国牛 广东医养融合平台组委会元旦祝福
共迎建党100周年 伟大复兴中国牛暨热烈庆祝伟大复兴梦想节成立六周年
医养融合平台组委会与丰原药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聚乳酸(PLA)高峰论坛 暨百家协会项目交流会在广州成功举行
第九届广东省医养融合高峰论坛暨广东长者大学项目启动仪式在广交会展馆成功举办
医养融合平台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养老院引流之道 医养融合平台李振清赴远洋·椿萱茂老年公寓考察
医养融合平台李振清首创长者大学 带火了养老院
生物基材料聚乳酸PLA将是助力绿色环保的“未来之钥”
绿色经济生物基原料聚乳酸产业链助力发展国家绿水青山战略
食布同源 聚乳酸熔喷布防疫囗罩迎来健康新生活
食布同源 聚乳酸(PLA)囗罩拯救地球 远离塑料污染
聚乳酸+功纤绵“可吃的”健康床上用品即将面世
当聚乳酸遇上功纤绵 引领健康生活新潮流 ——广东省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会与中诚新型材料科技公司 就聚乳酸项目建立战略合作
迎中秋贺国庆 绿色降解广东行 暨广东聚乳酸供应链委员会授牌仪式活动圆满成功
中秋国庆双节庆 百家协会谈共生 暨第九届广东省医养融合高峰论坛交流会在广州成功举办
医养融合志愿者之家在第九届广东省医养融合高峰论坛正式启动
第九届广东省医养融合高峰论坛暨2021伟大复兴中国牛文化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在广交会隆重举办
全国首个广东长者大学项目在第28届广州博览会养老服务综合展正式启动
第九届广东省医养融合高峰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广州成功召开
书画艺术交流协会张秘书长与明善文化王导前往粤老会拜访李振清会长
省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会李振清会长一行前往泰康之家粤园考察交流
省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会李振清会长一行前往广州国际医药港考察交流
省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会李振清会长一行前往星林(医养)家具有限公司参观考察
南海奥潍斯卫浴将亮相第四届中国国际养老健康产业博览会
省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会与省直属机关协会在广州举办交流座谈会
广东省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会与省直属机关老年协会联谊交流座谈会
李振清会长率队前往广东省保健食品行业协会拜访彭会长
李振清会长率队拜访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医药卫生大健康委员会王国红主任等人
医养融合平台创始人李振清率队拜访广东省健康养生协会
医养融合平台创始人李振清率队拜访广东省健康饮食文化协会
医养融合平台创始人李振清率队前往新会陈皮人家参观考察
医养融合平台创始人李振清率队拜访广东省健康中国研究会领导班子
李振清会长前往浩涵产业园与智能医疗器械专家顾问沟通交流
李振清会长率队前往副会长单位佛山素和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考察工作
广东省医养融合平台创始人李振清受邀在岭南养生谷参加“2020父亲节,素食出真爱”活动
广东省医养融合平台创始人李振清受邀出席心爱幸福集团开业庆典并致辞
李振清会长受邀出席首届大湾区居家护理高峰论坛
诚邀参加“健康中国行 中西医养通 2020广东省医养融合高峰论坛暨医养融合颁奖典礼”的函
广东省医养融合平台创始人李振清前往南丁护理站考察交流
响应政府号召 乐观面对疫情——疫情背后给人们的启示
医养融合 携手战“疫” 广东省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会爱心倡议书
医养融合健康行 龙凤呈祥到万家
广东省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会会长率队前往天来宝生物科技公司考察交流
第十一届珠中江进出口商品展销会
2020年浩涵时尚健康医养产业迎春嘉年华活动
广东省医养融合平台组委会为广东社会办医40年品牌盛典颁奖晚会赞助重大疾病免疫功能检测体验
广东省医养融合社会办医40周年颁奖典礼在广州隆重举办
广东省医养融合社会办医40周年颁奖典礼在广州隆重举办
李振清会长与国际中医药博览会杨秘书长一行拜访第一健康
李振清会长与广州和谐医院陆安平院长一行探讨医养融合项目的发展
广东省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会李振清率队前往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考察交流
广东省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会李振清率队前往深圳宝坪医院考察交流
佛山康强养老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为广东省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单位
广东省医养融合平台创始人李振清会长率队前往粤鹏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指导工作
广东省医养融合平台创始人李振清会长率队前往佛山南海九如城康养中心考察交流
广东省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会李振清会长率队前往越秀银幸颐园养护院考察交流
李振清会长前往广州天河珠吉护理院、珠吉街养老院,与刘细汉董事长共同探讨医养融合发展思路
广东省医养融合平台创始人李振清会长与美国知名专家张教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幸福养老进粤园 新时代养老新思维交流会
李振清会长率队前往广东省百慈健康养老集团考察交流
李振清会长率队前往寿星城考察交流
李振清会长率队前往广州亿鑫集团考察交流
李振清会长率队前往佛山康强颐悦家园考察交流
广东省医养融合平台项目签约仪式圆满成功
广东省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会与广东省传统文化产业促进会就传统文化养老项目达成高度共识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医养融合平台”O2O项目 签约仪式在广州举行
广东省医养融合平台专家顾问为平台发展献计献策
2019年新年养生养老大健康第一次"诸葛亮"工作布置会议
2017广东省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会年会暨养老地产研讨会圆满成功
健康与养老产业发展蓝皮书第一次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伴随全国两会的进行,养老这个事关民生的话题热度不减,代表、委员们屡屡建言献策。养老再添六大提案,一起来看看委员代表们的最新建言。
一、非盈利养老机构可转盈利,允许上市扩大规模
有代表、委员们提出激发社会活力,让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到养老事业中去,考虑让公建民营、非盈利养老机构转成盈利养老机构,并且允许这些机构上市,以获得更多资金来扩大养老产业规模等。
其根本动力有两个:一是,养老床位与医疗需求庞大,但现在床位数、养老院、护理院是远远不够满足需求的,并且这个规模还在不断增加;二是这部分需求如果光靠国家,肯定没有力量全部负担,所以一定要激活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让企业盈利,把养老当成一份事业来做,同时为社会做贡献。
二、公立民办养老机构冷热不均,建议参与普惠养老,给予合理回报
有代表、委员们提到,作为衡量养老护理服务供给能力的核心指标,我国养老床位数近年来快速增长,2019年底已达761.4万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约429万张,社区养老床位约332万张。但与我国社会需求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总量不足、供需错配、缺乏活力等方面。有代表、委员们介绍,全国2600多万80岁以上高龄老人和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服务需求远未得到满足。
此外,我国养老机构收住老人仅215万人,整体床位空置率达50%。很多公立机构供不应求,民办机构门庭冷落;城区老龄化严重,养老机构却较少,而郊区床位较多,但就医、探望不方便。公办机构往往受到不计成本、效率较低等体制机制因素的制约。与此同时,占民办机构95%的非营利性机构由于投资不能收回、盈利不能分红、不能抵押贷款,发展乏力。这导致养老产业缺乏活力。
因此,有代表、委员们在提案中建议,应当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重点发展城区普惠养老,提高民办机构服务质量,减少供需错配。而对于民办普惠养老机构的选址难题,地方政府应加大协调支持力度;帮助民办养老机构协调引入医疗卫生、健康管理等资源,补齐资源短板,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吸引力。要给社会、给市场创造更多机会和可能,调动社会资源和力量,推动养老机构市场化改革,激发养老服务行业的活力,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公立机构改革;积极鼓励民办机构公司化注册、企业化运营,允许民办非营利性机构转为营利性机构;在确保普惠养老“准公益性”的前提下,允许民办机构设定市场化的服务价格,以合理的利润和投资回报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普惠养老产业。
深入开展“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迅速总结参与城市的政策经验,尽快形成支持社会资本可持续发展普惠养老的新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供给总量迅速扩大。比如借鉴国外成熟运营的模式经验,加快推广和完善共有产权养老房政策,以平衡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长期回收和短期投资的矛盾;进一步推动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如长护险)等与养老产业深度融合,既可为养老企业提供中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也为老人提供长期稳定收益,提高居民养老服务消费能力。
三、二级及以下医院转型健康养老
也有代表关注的是公共卫生服务、健康养老等方面的话题,表示就加强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速二级及以下医院转型助力养老事业发展等提出建议。
目前我国普遍存在二级及以下医院就诊患者较少、工作量不足、效益偏差等问题。结合我国目前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床位及需求与日俱增的现状,黄改荣建议加速二级及以下医院转型以助力养老事业发展。可以由医院所在行政区的政府和卫健委牵头,盘点辖区各种养老需求,整合医院场所资源,改造长期闲置床位,增添适老设施。发挥二级医院对常见病的防治、营养调剂、康复理疗、中医中药等优势,在组织医护人员参与医养结合的同时,组织社区内富余和转岗人员成立社工服务团队,并着力提高其助医助老服务技能及保健科普水平,使社区老人享受到有质量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建议以转型后的二级医院为龙头,统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能力,做好慢性病就诊及药师服务,建立完善社区管辖人员的健康档案。如果社区公共档案及辅助检查很完善,急危重症的患者转诊后可以不用重复做常规检查,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看病贵。
三、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服务设施
有代表提出建议,推进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服务设施势在必行。加快推进培训疗养机构改革,通过整合改造形成全国布局的旅居式、候鸟式养老机构或普惠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既能盘活国有闲置资产,实现国有资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初衷和使命;又能在短期内快速增加养老服务设施数量,弥补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缺口。加快推进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服务设施,从短期看有利于“保就业”、“稳投资”,缓冲此次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冲击;从长期看有利于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激活养老服务市场,并通过养老产业链延伸,挖掘经济增长潜在动能,带动经济平稳发展。
对此,代表们建议,尽快妥善解决培训疗养机构的历史遗留问题,把培训疗养机构适老化改造纳入“新基建”、“旧改造”大盘子,引入多元化资本参与培训疗养机构的更新改造以及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加大金融对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服务设施的支持力度。
四、加快养老产业立法
有代表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加快养老产业立法,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规范发展的议案》。他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牵头加快养老产业立法;完善投资养老项目配套支持政策;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养老服务业结合,对接户籍、医疗、社会保障等信息资源,促进养老服务公共信息资源向各类养老企业开放。
五、把居家社区健康养老纳入医保
有代表建议把居家社区健康养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目录,减轻老人基层看病负担。药品多了、品种全了、家庭病床开通了,才能落实真正意义上的分级诊疗。
六、提高社会认同感吸引更多青年人加入养老行业
针对养老服务人才缺乏问题,提出提高对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认同,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以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加入。目前养老护理人员缺口较大。据权威统计,目前全国失能老人有4000多万,若按照国际标准失能老人与护理员3:1的配置标准推算,至少需要1300万名护理员。但目前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人员不足50万人,持证人员不足2万人。同时,现有养老从业人员年龄大多在45岁至65岁,文化程度整体偏低,专业素养不高,服务的专业性难以保证。而且,养老从业队伍不够稳定,还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等问题。所以应建立健全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培训制度,完善与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配套的薪酬激励机制,依据职业技能等级给予相应的技能补贴,切实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另外,在国家层面设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专业岗位培养体系,加快制定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并在教育培训、工资待遇、人才保障等多领域,提供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着力提高养老护理工作的社会认同度,从而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加快打造与需求相适应、年龄梯度适当、等级比例合理的养老护理人员队伍。还要安排部分福彩公益金引导,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和课程,通过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实现教学与就业无缝对接,吸收一批青年人才加入到养老服务队伍中,进一步提升养老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
文章来源于网络或者原创,如有冒犯贵网站版权的,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您好!欢迎来到广东省医养融合平台官方网站!